領導評語:
在南通《“中國近代第一城 江風海韻北上海”城市主題文化發展戰略規劃設計報告》匯報會上,南通市主要領導表示:中國國際城市主題文化設計院為南通設計的《“中國近代第一城 江風海韻北上海”城市主題文化發展戰略規劃設計報告》的報告,把中國近代第一城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把江風海韻北上海提高到了重要的戰略日程,使南通城市建設展現了中國近代第一城和江風海韻北上海的魅力風采,從而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示范標本,從而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現代化城市建設提供了一個新的坐標。南通中國近代第一城的歷史風范將得到全新演繹,感謝中國國際城市主題文化設計院為南通設計出這樣精彩的城市主題文化。
俯瞰中國版圖,圍繞長三角,聚焦大上海,有太多的遐想。南通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更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隨著中國長江三角洲區域規劃概念的提出和大上海城市圈概念的提出,南通已經成為關鍵角色和軸心地帶。這一切為南通未來發展描繪出了一幅璀璨奪目的光輝前景,又對南通新時期的城市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南通市委市政府提出:“弘揚先賢偉業 續寫時代輝煌,全面打造‘中國近代第一城’嶄新形象”,然而,南通“中國近代第一城”的特色鮮明、獨樹一幟的城市風貌和文化品牌并沒有在南通的城市建設中體現出來,這就大大削弱了“中國近代第一城”文化的魅力和影響力,南通已經走到“千城一面”的城市建設誤區。為此,原南通市委書記羅一民及南通規劃局邀請我院為南通設計《南通“江風海韻北上海中國近代第一城”城市主題文化發展戰略規劃》。
在對南通進行系統地考察調研后,付寶華院長指出:一百多年前,“中國近代第一城”建設的壯舉,將南通推向了中國乃至世界近代城市建設的高峰,使南通傲立于中國近代城市建設史之巔,其起始之早、功能之全、理念之新、實踐意義之強,不僅開創了中國之先河,更是一個世界性之創舉。雖然南通針對“中國近代第一城”做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建設了大量的以“中國近代第一城”為核心的項目設施,但是南通的城市文化、經濟、建筑、景觀、旅游、城市精神等方方面面并沒有一個系統的城市主題文化來統領,致使南通的城市建設受到制約和影響,“中國近代第一城”城市特色文化建設還只是涉及到城市的某幾個方面,沒有深入到城市發展的所有核心部分。
因此,只有站在弘揚先賢偉業,續寫時代輝煌的高度,將南通城市主題文化定位為“江風海韻北上海中國近代第一城”。通過城市主題文化系統構建,把南通特色鮮明的“中國近代第一城”文化在南通城市經濟、文化、旅游、建筑、景觀中全面融入和展現,把南通打造成一個中國近代城市建設史之巔的文化博覽之窗、一個全方位展示張謇文化的魅力空間、一個長三角區域和“大上海”城市圈最為璀璨的明珠、一個引領中國城市現代化、特色化、名牌化發展方向的典范之城,才能快速實現南通重塑“中國近代第一城”新輝煌的發展目標,實現南通打造“江風海韻北上海”的發展目標。
在《南通“江風海韻北上海 中國近代第一城”城市主題文化發展戰略規劃》中,我們圍繞南通歷史傳承的“一城三鎮”空間格局重構了南通城市的魅力圖景,在南通城市的主城區、狼山片、唐閘片、天生港片形成“一城三片”主題鮮明的、系統的、完整的城市主題文化空間格局。
在南通主城區,我們設計了環西文化廣場、南通詩畫主題廣場、“中國近代第一城”主題文化景觀大道、濠河歷史文化景觀帶等城市主題文化景觀,進一步體現以“中國近代第一城”的建城思想,從而使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每個空間、每一個載體都彌漫著“江風海韻北上海 中國近代第一城”城市主題文化的意象和光輝;
在南通標志性建筑的設計上,我們傳承了南通古今兼容、中西融合的近代設計風格(如南通博物苑、鐘樓、商會大廈、女工傳習所、軍山氣象臺、趙繪沈繡之樓、大生紗廠等近代遺存的建筑和金鰲坊等),把南通最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式建筑風格和符號以極具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將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極致演繹,從而塑造出南通獨一無二和魅力四射的“中國近代第一城”城市形象。
在狼山風情區,我們規劃設計了“中國近代第一城”文化園(即狼山風景區民博園)。南通民博園設計布局于狼山風景區,總體定位是集“中國近代第一城”展示中心、“中國近代第一城”旅游區、“中國近代第一城”影視拍攝基地為一體的旅游高端、展示絢麗、功能齊全的“中國近代第一城”文化旅游區和文化園區。 南通民博園重現“中國近代第一城”經典城鎮格局和建筑群,把“中國近代第一城”的文化脈絡、人文氣象、燦爛景觀匯集一園,營造了一個精彩美妙的世界,從而真實再現南通這座上一世紀二十年代的全國模范縣。民博園不僅開創特色文化體驗之旅,并將影視拍攝植入其中,塑造文化影視基地的全新理念,打造一個中國唯一以中國近代外拍景區為主題的綜合性大型影視拍攝基地,成為輻射長三角和全國的巨型影視文化娛樂航母。
在唐閘工業旅游區,我們結合南通原有歷史文化遺跡,形成由近代第一城、四大歷史文化風貌區(唐閘河西、河東近代工業風貌區、西南營、寺街歷史文化風貌區)及五十項近代重要遺跡組成的“一城、四區、多點”的文化生態系統,使之成為展示“中國近代第一城”風貌的歷史見證。具體定位為以唐閘工業遺址為載體,新型第三產業發展為主導,將申報世界工業遺產與保護改造利用結合起來,形成集近代工商業發展展示、生態工業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片區。
在天生港片區,我們規劃設計的“天生港風情體驗游”特色旅游區(即天生·古港風情片區),以恢復、修繕、保護天生港輪船公司、“通源”、“通靖”碼頭以及澤生街為載體,再現張謇時代的南通在中國對外通埠史上的歷史地位和成就。在此基礎上,設計建設天生漁村、漁村主題文化民俗街以及漁人碼頭等功能設施,共同構成天生港古港風情旅游區,形成集保護利用天生古港文化遺存、全方位展示濱海漁村文化、漁民生活風情以及漁文化民俗游為一體的大型特色文化旅游功能區。
此次,在南通沿江、沿海區,我們又規劃設計了“江海文明之光”主題文化沿江景觀帶——“十里江水,七彩南通”和“北上海“濱海度假區,為南通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具有南通特色的沿江沿海景觀,驅動南通江海開發的大戰略。
對于南通來說,“江風海韻北上海 中國近代第一城”城市主題文化建設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跨越。這不僅使南通最具有中國現代化城市建設和特色城市建設樣板的資格,最具有引領中國現代化城市建設和特色城市建設潮流的資格,最具有向世界名牌城市邁進的資格。同時,南通作為上海都市圈副中心的核心區域、長江北岸的橋頭堡、大上海都市群中的“北上海”已經從藍圖變為現實。
經過幾年來的建設,南通——這個“江風海韻北上海 中國近代第一城”已經呈現在世界面前。

南通博物苑


濠南別業


七彩濠河

南通鐘樓廣場

金鰲坊




南通狼山民博園



南通天生港“綠谷”公園

南通紅樓

唐閘大生碼頭

唐閘南工房 |